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引領青年學子返回家鄉參與實踐,2025年寒假期間,材料學院共組織11支實踐團隊,圍繞文化宣傳、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調研和回訪母校等方面開展“返家鄉”實踐,同時還有50余名學生參與到社區政務實習、志愿服務和“云支教”等活動中,以實際行動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前進力量
材料學院探究“古浪戰役”實踐隊以古浪戰役紀念館為依托,采用實地調研、口述史采集與新媒體技術融合的方法,累計完成12場專題講解服務,協助整理1936年古浪戰役原始檔案237份,并嘗試運用三維建模技術復原紅九軍指揮部遺址數字孿生模型,驗證“科技+紅色文化”融合模式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可行性,為革命老區文旅產業升級提供可復制的青年智力方案,彰顯新時代青年在守護精神根脈中的使命擔當。
材料學院“傳唱百首紅色歌謠,傳承百年信仰力量”實踐隊走進蘭州、慶陽、隴南、張掖等多地,通過探尋家鄉紅色紀念遺址和查閱地方史志等方式,深入挖掘甘肅各地的革命故事和紅色歌謠,傳承甘肅紅色精神,推動甘肅紅色文化繁榮發展。




(二)承擔青年使命,助力家鄉建設
基層是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的生動課堂,材料學院多名同學投身“返家鄉”政務實習,為家鄉基層治理增添青春力量。
在慶陽市西峰區稅務局實習期間,2024級材控二班張燦通過核對定期定額、稅務信息等工作,讓她對政府部門為保障社會公平、推動經濟發展所做出的努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2022級焊接技術與工程2班的陳鴻林走進家鄉玉門市下西號鎮石河子村村委會,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政務實習,深度參與社區日常管理工作,感受基層工作的責任與不易;2024級功能材料1班賈銘萱和金屬材料工程1班水婉琪兩名同學參與家鄉社區“伙伴計劃”青少年公益活動,以陪伴社區兒童成長為主線,組織開展課業輔導、閱讀會、手工制作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兒童提供學習與成長的支持。此外,還有多名同學參與社區志愿者服務,參與社區消防、反詐宣傳等活動。

(三)探索行業前沿,培育創新精神
材料學院科技實踐調研“博士團”前往白銀劉川工業集中區開展就業實踐活動,走訪了甘肅中瑞鋁業有限公司、靖遠高能環境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甘肅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甘肅郝氏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家企業,在生產車間與一線技術人員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質量與性能;通過聽取介紹、座談交流等方式,“博士團”與各家企業共同探討生產、發展與創新中存在的困難和技術痛點,并就企業產品優化升級和全新工藝的研發探索提出合作愿景,為材料學科的研究與實踐注入新的活力。

(四)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材料學院“旋影武韻,社火之光”實踐隊聚焦甘肅社火文化,通過拜訪了資深社火表演藝人、參與社火活動籌備、向居民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天水武山地區社火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現狀,深入挖掘了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細致觀察表演形式、參與人群、組織模式等情況,精準識別其在傳承過程中遭遇的各類挑戰,揭示其背后所承載的民俗信仰、道德觀念以及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甘肅社火的宣傳和傳承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助力這一珍貴的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五)重溫青春歲月,學子回訪母校
回訪母校是感恩之行,也是傳承之旅。材料學院七支宣講團隊走進甘肅、陜西、福建、山東的多所高中,回到各自的母校宣傳蘭理工。
在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永寧中學的課堂上,張蕾、朱婧垚、張喜洋三名同學各自分享了自己在蘭理工的精彩大學生活,幫助學弟學妹們了解大學校園的點點滴滴;由23級焊接基地班劉文博帶領的宣講隊伍,分成兩組前往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第四中學和渭南市瑞泉中學,為母校學子進行了詳實的蘭理工學校介紹、專業分享等內容,獲得老師和同學的好評。
同樣精彩的宣講故事精彩上演在甘肅永登一中、皋蘭一中、秦安一中和山東聊城市第一實驗學校等各地課堂上,從悠久的建校歷史到豐富的教學資源,從圖書館的靜謐時光到運動會上的奮力拼搏,這些蘭理工的優秀學子們講述著自身成長與蛻變,也激發著年輕學子們的向往與憧憬。

(五)助力科創強國 云端筑夢未來
寒假期間,35名材料學子積極參與“云支教”專項實踐,開展“一起健康運動”“一起快樂閱讀”“一起云講堂”“一起云研學”等多項活動,陪伴小朋友們收獲知識、傳遞夢想,為“云上教育”貢獻蘭理學子的青春智慧。


一張張青春洋溢的面龐,在實踐中留下成長的足跡,也成為這個寒假里最溫暖的風景。此次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不僅為青年學子提供了接觸社會、鍛煉自我的平臺,更讓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材料學院也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優化社會實踐工作體系,拓展實踐項目,豐富實踐內容,為同學們創造更多深入社會、服務社會的機會,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圖/文:汪環;審核:蒲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