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進一步貫徹落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引領青年學生在投身基層建設、服務家鄉發展中堅定信念、增長本領、作出貢獻。2025年寒假,機電學院組織廣大青年學子圍繞政務實踐、社區服務、鄉村振興、文化宣傳等主題開展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推動鄉村振興 提升社會責任
機電學院“鄉”約推普助振興實踐團、愛心支教協會、“機械助農,返鄉筑夢”團隊深入甘肅蘭州、天水、隴南等地,以“教育+科技+文化”融合模式助力鄉村振興。通過歇后語、繞口令等趣味教學推廣普通話,開設“青青大學堂”課后輔導班覆蓋近百名兒童,結合紅色教育激發學習興趣;針對中藥材種植、枸杞加工等特色產業提出機械化改進方案,推動無人機巡田、智慧農業系統等技術應用;聯合非遺傳承人記錄傳統技藝,建立鄉村文化數字檔案庫,增強村民文化認同感;這些實踐將教育普惠、產業升級與文化保護相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的青春動能。

學子回訪母校 傳承紅柳精神
學院24級機設2班張玉菲、24級機設1班陳悅陽、22級智能1班盧輝琴等多名學子開展母校回訪活動,覆蓋甘肅蘭州、張掖、臨夏等地5所中學超1500名高中生。張玉菲團隊組織學習經驗分享會,結合機械設計專業競賽案例解析學習方法,強化學生備考信心;陳悅陽團隊在張掖一中播放校園宣傳視頻,系統介紹理工類專業發展前景,現場解答理科學生的報考疑問;盧輝琴團隊為臨夏縣田家炳中學設計“大學生活體驗課”,通過志愿填報策略與生涯規劃指導,幫助300余名學生明確升學目標。實踐將高校資源與高中需求深度對接,既為學子提供升學支持,又通過校友紐帶強化高校與生源地聯動,彰顯教育反哺的青春擔當。

投身政務實踐彰顯青春擔當
學院24級機設5班楊杰、24級智能2班黃興海、24級機設基地班鄭哲鵬等多位同學分別在甘肅省通渭縣博物館、河南省錦藝西社區、共青團西和縣委等地開展了政務實踐活動。通過參與文物整理、檔案記錄、民生服務、公文寫作等工作,不僅提升學生公共服務能力,又為基層注入青年智慧,實現個人成長與社會責任的雙向奔赴。

堅守歷史之根 鑄就文化自信
學院24級機設卓越班傅新宇、22級機設1班程凱、22級智能1班李冉冉等同學分別深入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東壩鎮、甘肅省臨夏縣及天水市麥積區等地,通過走訪村鎮、查閱歷史文獻、參與非遺活動,深入了解了舞龍、高蹺、元宵節跳火堆等傳統民俗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淵源。通過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更加堅定了弘揚傳統文化、推動非遺傳承的決心,紛紛表示要讓更多人參與到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來,助力非遺傳承走向年輕化、生活化。

機電學院將持續探索實踐育人模式,堅持“專業依托+突出實效”原則,深入基層服務,進一步完善各類實踐活動方案,豐富活動形式內容,加強培訓指導服務,助力更多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成長成才,以實際行動回饋家鄉、服務社會,同時更好的宣傳學校的優勢學科專業和悠久辦學歷史,為學校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大學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圖/文:盧炳琪;審核:侯運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