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21日,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心理健康輔導站推出“14天道德變形記”成長計劃,以每日主題任務為畫筆,在100多名參與者的心靈畫布上勾勒出責任、感恩、自省的生命底色。這場融合行為認知療法與美德養成的沉浸式體驗,讓心理育人從課堂走向生活。
本次活動打破傳統德育模式,匠心設計“光盤行動·糧心有你”、“言值加油站”、“缺失的拼圖”、“我的能量場”、“際遇平衡木”等特色主題活動,通過100余張故事照片、40余封善意明信片等具體化實踐,使抽象道德準則轉化為可觸摸的生命體驗。從“旁觀者日記”的理性復盤到“能量場繪畫”的潛意識投射,形成認知-情感-行為三維成長圖譜。參與者在總結中分享到,活動在每日科普一則心理學知識的同時,附加一項意義深刻的打卡任務,不僅重構了認知框架,更在打卡監督下養成了行動自覺。這些收獲像是給生活裝上“美德濾鏡”,曾被忽視的日常細節突然有了溫暖的注解。


本次心理育人實踐通過微行動觸發共鳴,讓學生在躬身力行中完成從道德認知到價值認同的深層躍遷。未來,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心理輔導站將持續構建良好的育人生態,將實踐成果轉化為德育模型,讓每一次向善的選擇都成為青春答卷的生動注腳。(圖/文:劉雅露;審核: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