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領青年學生在投身基層建設、服務家鄉發展中堅定信念、增長本領、作出貢獻。今年寒假,機電學院組織廣大青年學子圍繞政務實踐、社區服務、鄉村振興、文化宣傳等主題開展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推動鄉村振興 提升社會責任
機電學院“鄉”約推普助振興實踐團深入天水市麥積區、隴南市西和縣開展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普通話普及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教育實踐活動?;顒又?,團隊創新性地運用了歇后語教學、繞口令挑戰、謎語競猜、共讀經典繪本以及“典耀中華”誦讀競賽等形式,為當地中小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普通話基礎課程與發音矯正訓練,有效提升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實踐團成員以實際行動推動普通話的普及和應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
機電學院愛心支教協會與東平縣州城街道湖韻苑社區共同組織舉辦了“青青大學堂”課后輔導班,針對社區不同年級的學生,圍繞作業輔導、安全培訓、紅色教育、綜合素質拓展等方面打造了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團隊成員們不僅在課業輔導上體現出其專業素養,高效幫助孩子們答疑解惑,還積極探索趣味課程,有效激發了孩子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機電學院“機械助農,返鄉筑夢”團隊在蘭州市榆中縣馬坡鄉舊莊溝村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經過走訪和調研舊莊溝村的農業設施和鄉村現狀,對農村農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解決的建議,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機電學院“尋根筑夢.文化振興”團隊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開展了文化宣傳實踐活動。一方面邀請當地文化名人、非遺傳承人講述鄉村文化故事,分享傳統手工藝制作技巧;另一方面利用攝影、攝像、微電影等形式,記錄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制作宣傳素材,并通過網絡平臺廣泛傳播。此次活動不僅提升了村民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更激發了他們對鄉村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熱情。

學子回訪母校 傳承紅柳精神
24級機設2班張玉菲團隊以舉辦學習經驗分享會的形式回訪母校。分享會上,團隊成員耐心為學弟學妹們答疑解惑,針對他們在學習和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有效建議。這次活動不僅助力了母校學生的成長,也讓團隊成員在感恩回饋中實現自我提升,進一步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24級機設1班陳悅陽團隊回到母校甘肅省張掖市第一中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活動。宣講會伊始,志愿者播放了蘭州理工大學的宣傳視頻,并對校園基礎設施、衣食住行、教學資源、校園文化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隨后,團隊成員分別結合自己的專業經歷,詳細介紹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和工業工程專業的情況,為在場的理科生提供了豐富的報考信息。此次返校宣傳活動受到了張掖一中師生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返家鄉”活動不僅為學弟學妹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指導,也讓他們對大學生活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美好的憧憬。
22級智能1班盧輝琴團隊在甘肅省臨夏縣田家炳中學開展了精彩的宣講活動。活動中,回訪團隊通過播放精心制作的校園宣傳片、展示精美的宣傳資料,向學弟學妹們全方位展示了蘭州理工大學的校園風光、學科優勢和社團活動。他們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大學的學習方法、生活感悟,并就志愿填報、專業選擇等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此次回訪活動,不僅幫助母校學子更深入了解蘭州理工大學,也為學弟學妹們今后的學習提供了經驗和幫助。

投身政務實踐彰顯青春擔當
24級機設5班楊杰在甘肅省通渭縣博物館進行政務實踐工作,通過協助講解員為游客介紹文物、參與一些文物整理和檔案記錄工作,讓志愿者對通渭縣的歷史脈絡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24級智能2班黃興海通過參與黨員管理和民生保障事務,深刻體會到“精細化服務”在基層治理中的核心價值。同時也親眼見證了基層干部“白+黑”的工作狀態,被他們“群眾事無小事”的服務精神深深觸動。
24級機設基地班鄭哲鵬在政務實踐過程中系統學習了公文寫作和檔案管理兩項基礎行政技能,并參與籌備了“廂聚英才 奮勇爭先”實踐活動。通過此次活動,志愿者在參與具體事務,提升行政辦公能力的同時,也深刻理解了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的核心使命。

堅守歷史之根 鑄就文化自信
24級機設卓越班傅新宇團隊在江蘇省東壩鎮開展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舞龍、高蹺的調研活動。志愿者們走訪附近村鎮,深入了解舞龍表演的各項工作。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這些非遺活動不僅是一種表演形式,更是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對祖先智慧傳承的體現。
22級智能1班李冉冉團隊前往甘肅臨夏,深入了解并參與了元宵節跳火堆、送火把傳統活動。活動期間,志愿者們與當地村民交流學習,不僅了解到此傳統活動的由來,也熟練掌握了扎火把這項技能。通過參加此次活動,團隊成員們感受到了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紛紛表示要大力弘揚傳統民俗,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來。

機電學院團委將持續探索實踐育人模式,堅持“專業依托+突出實效”原則,深入基層服務,進一步完善活動方案,豐富活動形式,加強培訓指導,助力更多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成長成才,以實際行動回饋家鄉、服務人民,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圖/文:盧炳琪;審核:侯運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