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工坪校區: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蘭工坪路287號

實踐團隊啟程
開班儀式
互贈紀念品
馬來亞大學校園
課程學習剪影一
課程學習剪影二
參觀
頒發證書
馬來西亞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
2019年1月11日至25日,由蘭州理工大學石化學院23名師生代表組成以“百年蘭理學子揚帆“一帶一路”,中馬師生同結青年情誼”為主題的專業實踐團圓滿完成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寒假專業實踐項目。實習主要由馬來亞大學工程學院教授講授涂層與聚合物工程、可再生能源、工程材料、清潔產品戰略在減少碳排放中的應用等課程,采取了包括課堂講授、實驗室參觀、動手實踐等授課方式。本期社會實踐項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學們通過為期15天實踐活動在專業知識、文化交流、愛國情懷等多方面體驗深刻,收獲頗豐。
一、走出國門看世界——百年蘭理學子揚帆初識馬來西亞
1月11日,實踐團隊從蘭州集合出發,沿著“一帶一路”城市和國家,經過一天的輾轉奔波于12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時,團隊順利抵達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國際機場,同學們從正值嚴寒冬季的蘭州抵達炎熱的異國他鄉。對于團隊每一位成員來說一切都是新奇的,因為這是大家第一次走出國門,第一次踏上他國的土地,第一次去了解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一切都顯得那么的陌生,他鄉異客的感覺油然而生。走出機場,熱情的馬來亞大學老師已經來迎接大家,踏上前往馬來亞大學的客車。望著窗外蔚藍的天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馬來西亞全年氣候溫暖和濕潤、充滿陽光雨露。椰樹搖曳的海灘、熱帶陽光下閃著粼粼波光的碧海,遠離塵囂的原始雨林山區……一切是那么的令人心曠神怡。
1月14日,馬來亞大學工程學院在會議室為實踐團隊舉行了開班儀式,學院院長助理Dr.GHAZALI、行政辦公室主任Renee Cnandran女士、學院老師及全體實踐隊員參加了開班儀式。Renee Cnandran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為期兩周的課程安排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她希望通過此次實踐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Dr.GHAZALI簡單介紹了學院概況,讓師生們對學院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識,同時為本次實踐團隊贈送紀念品,表達熱烈歡迎之情和兩校友好交往的誠心。馬來亞大學老師熱情周到的服務讓實踐隊員們一下子放松了心情,不再陌生,不再拘謹。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望著高聳入云的國油雙峰塔,華燈高照,車河流韻,徜徉在這座新舊輝映、東方情調與西方文明水乳交融的新興國際大都市,每一位隊員都感慨萬千。
二、體驗馬來亞大學精彩紛呈課程——中馬師生同結青年情誼
馬來亞大學,簡稱馬大(UM),是一所文理學科和醫學兼有的綜合性世界名校,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也是一所全馬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馬大有來自于全世界1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0多名國際留學生,所以有“迷你聯合國”之稱。馬來亞大學建在一大片熱帶雨林里,參天大樹和熱帶植物在校園里隨處可見,整個校園就像一個天然的自然保護區,空氣清新,含氧量超高,總是給人一種馬大=度假村=氧吧的錯覺,在這里生活學習是一件愜意和享受的事。走在馬大的校園,第一印象就是校園環境非常優美,校園與社會沒有明顯的界限,讓人覺得大學融入了社會,社會也影響著大學。另外讓人忍不住感嘆的是馬大完善的人性化的校園設施,每個學院樓下都有免費飲水處,就餐點、咖啡屋、自動販賣機等,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坐在一起邊喝咖啡邊探討學術問題,這樣人性化的設施不僅方便了學生的生活,還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溝通交流環境。
漫步在馬大校園里,你可以看到各個種族的人穿著各式不同風格的服裝,而沒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與奇怪。不同種族的人友好的聚在一起交談學習,尊重彼此的文化、宗教和信仰。
馬來亞大學工程學院根據此次實踐隊員所學專業,精心安排了課程,讓同學們感受了全英文授課,體驗了與國內不同的上課模式,豐富的內容和形式讓同學們對國內外的教育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Dr. Wong Yew Hoong為大家介紹了工程材料,緊緊圍繞材料學知識,從基礎材料在機械工程的應用、材料科學與材料工程的區別、材料的分類及特性等多角度生層次進行了講解。課程內容豐富實用,且與此次實踐隊員所學專業緊密結合,對提升學生專業認識和拓寬專業眼界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Dr Ong Hwai Chyuan講解了可再生能源,通過學習,隊員們了解了各種可再生能源和技術的基本概念及其潛力,包括光伏和太陽能、燃料電池、生物質能和生物能源;解決各種可再生能源的來源和經濟需求所涉及的挑戰和問題;從技術和可持續性發展方面討論每個資源和系統的未來展望。通過與其課題組研究生交流,學習了可再生油的檢測方法;了解了許多未接觸過的設備,使得實踐隊員們受益良多。
Prof Rozita binti Yussof介紹了從生物資產中回收增值產品。本課程的主要重點是通過不同的技術將生物資產轉化為多種增值產品。課程中,Prof Rozita應用PMI問題研究方法進行了詳實的介紹,并舉例讓實踐隊員分組應用PMI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為同學們日后研究課題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方向。
Dr Jegalakshimi Jewaratnam介紹了通過各種分析技術有機化合物的識別,重點就如何從光譜圖中識別有機化合物進行了詳細的講解。Dr Jegalakshimi Jewaratnam帶領同學們參觀了實驗室,見到了書本以外真實的儀器設備。熱情的研究生為大家演示了流體潤滑性能的測定。
Dr. Lai Sai Hi講授了馬來西亞受氣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問題,盡管是熱帶國家,但全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勻,也面臨缺水、干旱的問題。同時,快速發展、濫伐森林等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問題。他在課程中以化學工程應用的例子,圍繞水質改善、污染物去除等內容進行介紹,并與學生進行討論。
Prof Ching Yern Chee講授了涂層與聚合物工程,幫助大家了解了如何設計、合成、制備和評估聚合物涂層,克服當代聚合物涂層技術的局限性;還學習了樹脂和聚合物、納米粒子和添加劑在涂料配方中的作用。
Prof Rozita binti Yussof講授了清潔產品戰略在減少碳排放中的應用。課程中涵蓋了可用于減少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環境保護策略(CP),主要包括設計和工藝的修改、新技術應用、良好的內務管理等。課程中,Prof Rozita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生活壞境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進行了分析,師生的交流互動中,讓學生更深切的理解這課程所學內容。
實踐期間,學院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隊員們參觀了馬大美術館,在老師的指導下體驗制作了具有當地特色的蠟染繪畫;走進熱帶雨林,聽老師介紹熱帶雨林植被,了解熱帶生物,對熱帶雨林國家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參觀亞洲藝術博物館,欣賞馬大學生制作的具有民族特點的藝術品,在展覽區看到中國元素——中國陶瓷,隊員們體驗了當地多種樂器,在馬大校園深深的感受到了濃烈的異國風情;同學們還在文化活動室進行了舞蹈文化活動,師生共同體驗和學習了馬來西亞當地民族舞蹈,用舞蹈感受當地文化,在舞蹈中增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不同的老師、不同的膚色,教授不同的知識,但是他們卻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真理的渴望,講課無比的投入,對每一名學生的認真負責,對我們的熱情好客。老師也很重視學生的團體意識培養,經常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解疑答惑,耐心細致;茶歇期間,授課老師與師生交流中馬文化,對中國充滿濃厚興趣,期間結下了深厚的中馬情誼。
三、精彩“一帶一路”之旅——中國自信與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馬來西亞是個多種族多元化的國家,主要人口由馬來人、印度人、華人三個種族組成,這就造就了馬來西亞兼容并包的特殊的文化氛圍,也使得這里的人與物繽紛多彩、活力蓬勃。而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融合所散發出的魅力更可謂風情萬種。
漫步在馬大校園里,你可以看到各個種族的人穿著各式不同風格的服裝,而沒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與奇怪。不同種族的人友好的聚在一起交談學習,尊重彼此的文化,宗教和信仰。此次實踐是一次非常可貴的機會,讓同學們接觸更多文化,不同的文化撞擊出更多的靈感,在這樣的多元文化氛圍里,同學們增長了不少見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受益良多。
吉隆坡,一個璀璨亮麗的花園城市。作為馬來西亞的首都,它不僅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兩座相連建筑物——雙峰塔,還有許多風格獨特的大型現代建筑,更完整地保留了許多歷史遺跡、古舊建筑。新舊建筑風格精巧地融為一體,散發著強烈的異域魅力。穿梭在吉隆坡的高樓大廈,潛入谷中城購物商場,踏尋阿羅街的美味小吃,隨處可見濃郁的中國風情,當地的華人將深厚的中華文化保護得很好,甚至許多在國內很罕見的民俗元素,都完好的保留著。那些散發著中國文化氣息的店鋪、會館、古色古香的門楣長廊,市井人家的生活景象,一切都是那么安靜、和諧、原汁原味,像長長地黑白膠卷,靜默的記錄著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生活故事。恰值中國春節臨近,商場和街道上都張燈結彩,年味十足,讓身處異國他鄉的我們深深感受到祖國的繁榮昌盛,中國自信更加堅定,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身處馬六甲,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色彩鮮艷的廟門、精雕細刻家具、花紋華麗的磚墻等,都散發著濃濃的中華韻味和傳統氣息。學習之余,大家游覽了歷史名城馬六甲,參觀飽含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寶廟。三寶廟是為了紀念中國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卓越功勛于1673年修建的,雖不甚氣派,卻飽含濃濃的歷史氣息。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穿越馬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把中華的傳統文化傳到了東南亞,馬來西亞就是其中之一。中華的傳統文化是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的,如今,600年過去了,中華的傳統文化也在馬來生根發芽了,馬來西亞學校還開設了漢語課程,境內也有很多中華傳統文化的遺跡,這些遺跡見證了中馬兩國人民的友誼地久天長。走在馬六甲的大街上,好像600年前鄭和的船隊并沒有遠去,在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的倡導下得到了傳承。
四、共話實踐收獲滿滿——為實現中國夢、自己夢勵志做奮斗者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兩周的實踐活動已經接近尾聲,但每一天的經歷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記得參觀雙峰塔,不僅僅高度給予我們震撼,它的設計思路更是讓我們耳目一新。如果說馬大是吉隆坡的大腦象征,代表著最高水平的高等學府;那么雙峰塔便是吉隆坡的美麗雙瞳,通過40層的通道,你能將吉隆坡的大部分景色一覽無余。知識和視野的雙重收獲,讓我們的游學更有意義和趣味。”——2017級安全工程專業學生謝炳輝
“兩周的短暫訪學,見到很多華人面孔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學習環境。感受到了馬來西亞的人文、教育與祖國不一樣的地方,歷史背景和國情的差異吃飯成了最頭痛的難題。也希望更多的同學能夠多出去走走,感受不同的制度和文化,由此獲得最寶貴、最有意義的游學。”——2018級博士研究生王菲
在馬來西亞,我認真聆聽了每位教授跟我們分享的他們正在研究的領域,不管是半導體材料、可再生能源、水資源管理、還是涂層工程、清潔產品在減少碳排放的應用,這些都是在無形地推動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術業有專攻,只要肯專注于一個點,不管是從事任何領域的研究都能有所突破。我的夢想便是做這樣一名科研工作者,盡管投入科研之后,生活會很無趣,枯燥,但一想到能夠推進中國民族復興,我的內心便很淡定和從容。為了實現夢想,我必須增強學習意識,提高專業素養,樹立實干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我相信有夢就有藍天。——2017級碩士研究生何貞君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提出了要求,青年作為新時代的開拓者和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被賦予了新的責任與使命。此次出國游學,也正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去學習國外先進知識,體驗不同民族風情,的的確確開闊了我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國內外的差距,讓我更加切實的體會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好好學習,做好科研,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為實現中國夢和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2018級碩士研究生尚子鳴
“寒假我有幸參加了馬來西亞研學旅行,遠離我們熟悉的環境,引導我們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感受異域風情,體驗文化差異,這些使遠在異國他鄉的我們激發了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培養了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感受到了強大的祖國作為后盾的自豪感,堅定了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奮斗的信念。”——2016級碩士研究生田浩杞
“此次“中馬一帶一路”交流學習活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海外交流與學習的機會,體驗了馬來西亞文化,開闊我們的國際化視野,提高了英語語言交流能力,增進了兩校師生的友誼。使我們提升自身能力,促進實現個人夢想。只有每個人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才能促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2018級碩士研究生胡雅雯
“當我們走出國門,親臨實地去游學時,所見所聞不僅沒有削減我們對祖國的信心,反而是加強了我們的愛國熱情,使我們對于習主席提出的“四個自信”更為堅信。在吉隆坡,大街上比比皆是的中國品牌,大學中隨處可見的華語學者。這些中國的痕跡都無時不刻地彰顯著中國文化強大的影響力,讓我對祖國和民族的自信都更為堅定,更為深刻;同時也讓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對身上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希望能學習更多的本領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出自己的力量!”——2016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學生何帆
“隨著實踐活動結束,讓第一次走出國門參與游學的我對于中國夢、自己夢有了更深的感悟,對外面的世界有了真實的感觸和認識,中國以敞開的懷抱面對世界,不斷提升各項實力,為中國夢積聚能量。作為一名研究生,要扎實學好專業知識,鉆研科研,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2016級碩士研究生解麗娜
......
1月24日,為期兩周的馬來亞大學實踐之旅接近尾聲,每一位實踐隊員都收獲頗豐,與這片美麗的土地揮手告別雖有點意猶未盡,那里的風土人情,兩周的實踐經歷依然歷歷在目,大家在腦海中捕捉每一片浪花,每一張笑臉,每一抹靚色,構成一部風情萬種的馬來西亞風情畫卷,永遠銘刻在記憶的最深處……但回到祖國懷抱的心情更加迫切,在回國的飛機上大家不由自主表達著對祖國的種種熾熱感情,愛國情懷更加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