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法學院與土木工程學院在土木工程學院黨員之家舉辦“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學科交叉融合座談交流會議”。
學科反映著學術的演化和進步,更折射著時代的脈動。當前,傳統文科和傳統工科都開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變化,不同學科從知識發展和人才培養等角度,廣泛呈現出深度交叉融合態勢,形成新文科和新工科的概念和實踐。這種趨勢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助推高等教育創新的必由之路。依托價值共創理論,從社會導向、邊界交叉和教育生態等多個維度,聚焦于新文科與新工科的互動,本次交流活動的意義旨在探索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層面如何實現價值共創的愿景和可能的實踐途徑。具體在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科技化與法治化研究以及智庫建設等方面的交流與協作。兩院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法律專業人士及合作單位代表共同參加,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王亞軍主持座談交流。

土木工程學院院長王文達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參會人員并致歡迎詞,詳細闡述了此次座談會的合作背景,強調了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法學院院長賈小龍提出加強兩院在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研究方面的合作建議,呼吁充分發揮法學院的法律優勢和土木學院的工程技術特長,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法治化進程。科技處劉麗娜老師在會上分享了科技處對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科研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政策,鼓勵與會學者與科研人員在科研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崔凱教授介紹了土木工程學院與敦煌研究院在巖土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長期合作,展示了科技與工程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創新應用。法學院穆永強副教授在發言中強調了文化遺產保護的科技化、法治化研究及智庫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強兩院合作的相關建議。路哲律師分享了科技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及法律風險防控的經驗,提出在文化遺產保護中應用法律服務的創新路徑。法學院青年教師妥學進、馬小娟、李擎分別就中華民族共同體、長城遺址與簡牘文物保護的合作建議進行了深入探討,為推動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寶貴思路和實踐指導。
互動環節,與會人員充分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合作愿景,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座談為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學科交叉融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并期待未來進一步深化合作,為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貢獻力量。(撰稿:吳曉磊;初審:王亞軍;終審: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