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蘭州理工大學名師工作室“紅柳耕耘坊”聯合南京理工大學名師工作室“耕耘坊”,在電信學院會議室舉辦了“AI賦能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沙龍活動。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吳曉蓓,蘭州理工大學人事處處長曾賢虎,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張琳娜,電信學院黨委書記楊雅瓊,院長劉微容,副院長李二超,省級教學名師李煒及雙方名師工作室的骨干成員參與了本次活動,活動由副院長張宏亮和李煒教授共同主持。

曾賢虎代表學校教師發展中心致辭,介紹了我校名師工作室的總體建設情況,肯定了蘭理工和南理工校際之間名師工作室聯誼結對的做法,期望兩個工作室通過互通有無、交流協作,共同探索,實現資源共享、攜手共進。楊雅瓊代表電信學院致辭,對南京理工大學三位遠道而來的貴客在百忙之中到電信學院傳經送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開展名師工作室的共建活動就是要以此為載體和引領,打造教育共同體形成強大的輻射場,帶動學院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吳曉蓓老師從基本情況、特色活動、初見成效、后續工作四個方面介紹了南京理工大學名師工作室“耕耘坊”的建設發展情況。吳老師認為名師工作室是基層教學組織的新形式,并分享了通過院本教改立項、教學能力提升的“聽、讀、說、講”四步方法、教學論壇、“青苗圓桌會”的特色活動和寶貴經驗。吳曉蓓老師代表南京理工大學“耕耘坊”向蘭州理工大學“紅柳耕耘坊”贈送了《論文集錦》。李煒教授介紹了蘭州理工大學“紅柳耕耘坊”的建設與發展情況。“紅柳耕耘坊”采用“教學名師+團隊”模式進行組建,以“控制理論與工程實踐金課群”建設為載體,圍繞教育教學改革、青年教師培養和團隊建設,開展了系列頗有成效的活動,形成了一種“名師引領、骨干當先、青年跟進”的團隊建設成長模式,探索了一種“需求驅動、協同創新、輻射帶動”的工作機制,養成了“嚴謹認真、篤行實干、樂于奉獻”的工作作風。劉微容代表課程組介紹了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建設情況,分享了“AI賦能‘自動控制原理’課程建設的初步設想”,重點包括AI賦能的課程建設新模式和數字化新工科課程資源共享與示范。

活動的后半程,與會人員針對“如何通過AI賦能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主題展開了研討。吳曉蓓老師主張為課程建設知識圖譜,建議每位老師先自己建,然后再借鑒別人的做法來進行完善,從而有利于老師形成更好的知識體系,關于學生畫像和智能助教倒是可以借鑒已有的成果。李煒老師就AI賦能教育教學分別從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議以學科知識圖譜服務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同時,針對學生利用Chat Gpt、文心一言等生成式大模型,應給予因勢利導,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創新能力。其它參加活動的老師,也都先后在沙龍活動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分享了已有的經驗。
通過此次“AI賦能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沙龍活動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兩個“耕耘坊”在教育教學改革領域的合作交流有了新的推進。未來,兩個“耕耘坊”將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AI技術在自動化專業教學領域的應用與發展,為推動自動化專業課程改革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撰稿:李亞潔;終審:楊雅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