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由設計藝術學院主辦、蘭州理工大學工業設計中心與甘肅省工業設計行業技術中心承辦的“人工智能與設計創新:跨學科融合與實踐”學術會議在紅柳創客夢工廠C208報告廳召開。會議邀請到天津大學趙天嬌副教授、中國礦業大學朱兆華副教授及蘭州理工大學周愛民副教授作學術報告。會議由蘇建寧教授主持。

趙天嬌副教授報告現場
在此次會議中,趙天嬌副教授以《人工智能技術參與的設計方法研究》為題,從創意、情感、審美三個邏輯層次,圍繞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設計創意激發方法研究、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設計情感研究、數據驅動的設計教育評價研究等主題,結合科研項目實踐深入刨析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創新設計的融合路徑。

朱兆華副教授報告現場
朱兆華副教授以《藝工并舉路徑下的設計與科研實踐》為題,分別從設計實踐與科研兩方面展開介紹。在設計實踐方面,朱老師通過實踐案例闡釋了“設計追隨功能性”理念;在科研方面,朱老師結合人體工效學理論與產品參數化設計技術,以人耳、頭部、足部等數據為例,分享了最新科研進展。

周愛民副教授報告現場
周愛民副教授圍繞《基于計算美學的產品形態智能設計》,面向產品形態美學評價問題,從產品形態審美綜合評價的非線性信息動力學模型、產品形態主客觀審美評價的不確定性推理模型、基于指標適度標準化的界面風格美綜合評價模型等10個方面闡述了抽象美學的量化路徑。

提問交流現場
在交流環節,設計藝術學院師生就智能算法的改進、科研成果落地化及三維形態美度分析等方面的問題與三位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會議面向設計學科前沿,有效報告拓寬了師生們的學術視野。
該會議是設計藝術學院“設計大講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學術研討、《感性工學研究》研究生課程的系列講座之一。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受邀參加了蘭州理工大學工業設計中心(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中長期發展規劃論證會。兩位專家就蘭州理工大學工業設計中心的制度建設、發展目標、管理模式、如何服務教學與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建設性意見與建議。(撰稿:張書濤;終審:余勇)
報告人簡介:
趙天嬌,博士,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視覺藝術系副教授,天津大學北洋學者,青年骨干教師,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人選。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面上項目,主持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教改項目,發表SCI、EI等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設計專業專著3部,獲天津大學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二等獎。
朱兆華,博士,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副教授,《機械設計》青年編委,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設計工效學分會委員。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1項、省級廳級科技計劃項目3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EI等科研論文15篇,出版專著1部。以第一作者獲得紅點獎4項、IF獎1項、IDEA獎1項,及100余項國內外設計獎項。
周愛民,博士,副教授,蘭州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所長,設計碩士專業學位點負責人,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理事等,《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等期刊審稿專家。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1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編教材2部,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EI、CSSCI檢索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