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理學院邀請,西安交通大學田曉耕教授和李妍博士于5月26日上午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在彭家坪校區(qū)文理樓539會議室作學術報告,并圍繞學術研究及研究生培養(yǎng)與我校參會師生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本次報告會由研究生院副院長何天虎教授主持。
田曉耕教授針對超短脈沖激光加熱過程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關鍵時空尺度問題、介質不連續(xù)問題及非傅里葉熱力耦合問題,作了題為《基于近場動力學的非局部廣義熱彈性問題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人及其團隊建立了解決介質不連續(xù)及損傷斷裂問題的近場動力學GN廣義熱彈性理論模型,并探討了結構中材料排布對結構受熱沖擊后的熱-力響應及損傷問題。

田曉耕教授作報告
李妍博士針對超短脈沖激光加工過程中離子蒸發(fā)及等離子體屏蔽機制導致的熱量損失問題,作了題為《基于時空非局部廣義熱彈理論的超短脈沖激光加工熱力響應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人建立了固液界面時間相關的熱彈Stefan模型,得到了固液界面位置隨時間的演化規(guī)律,發(fā)現了固液界面附近存在拉應力,相繼闡明了三種吸收機制對激光強度的吸收程度:IB>Mie吸收>PI。(撰稿:王文軍;終審:張維權)

李妍博士作報告
報告人簡介:
田曉耕,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復雜服役環(huán)境重大裝備結構強度與壽命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廣義熱彈性理論、智能材料與結構、超輕結構吸能及性能優(yōu)化等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發(fā)表期刊論文170余篇,SCI收錄12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5)、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9)、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1/6),還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王寬誠育才獎等。任中國力學學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李妍,西安交通大學固體力學專業(yè)博士,東京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曾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西安交通大學特等獎學金、西安交通大學優(yōu)秀博士畢業(yè)生等。研究方向為廣義熱彈理論及應用,研究內容包括微納結構、半導體材料、復合材料等的力、熱、電、磁、擴散特性及多場耦合機理。面向超短脈沖激光加工這一工程前沿,建立時空非局部廣義熱彈擴散理論,開展針對激光加工過程物理機制(燒蝕、蒸發(fā)散熱、等離子體羽流屏蔽效應、固液界面時間相關的Stefan問題等)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已在傳熱傳質領域頂刊Int. J. Heat Mass Transf.、Int. Commun. Heat Mass Transf.及其它國際知名期刊發(fā)表SCI論文16篇,總被引次數1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