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工坪校區: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蘭工坪路287號

砥礪奮進新征程,同心譜寫新篇章。中國共產黨蘭州理工大學第四次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學校加快推進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大會即將勝利召開之際,學校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主題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報道過去五年在黨建思政、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績,激勵全校師生以飽滿熱情迎接第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勇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
---編者按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在過去5年幫扶奮進歷程中,學校始終把定點幫扶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地方所需,學校所能”的原則,把高校優勢與幫扶地區的實際需求相結合,與東鄉人民同甘共苦、心手相連,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幫扶模式,在東鄉大地上共同書寫精準施策戰貧困、校地合作促振興的高校答卷。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引領,扎實推進定點幫扶工作
一是構建起上下聯動、一抓到底的幫扶責任體系。學校黨委統一部署,將服務鄉村振興和定點幫扶工作納入到學校事業發展中,樹立“一盤棋”理念,不斷強化幫扶工作的“一把手”責任制,形成學校黨委統一部署,領導小組協調指導,組織部跟蹤問效,學院部門協同配合、駐村干部基層幫扶、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形成一套立足實際、行之有效的幫扶工作思路。學校黨委把學政策、用政策作為理清幫扶思路、找準發展機遇的關鍵,帶頭學習領會中央和省委關于“三農”工作新部署新要求,通過政策引領,確立了“發揮高校優勢、扶持特色產業、強化教育幫扶、助力鄉村治理”的幫扶思路,為推進幫扶地區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以來,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集體,連續2年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全省考核“優秀”,2023年幫扶工作全省考核“好”等次。我校幫扶工作也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新甘肅”“觀瀾新聞”“中青校園”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聚焦農民增收,強化產業幫扶,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長期以來,學校努力在激發幫扶地區群眾內生動力、促進產業發展方面下功夫,及時捕捉各類幫扶項目信息,主動對接政策,積極籌集資金用于幫扶村水利提灌工程、產業配套設施、農民互助社建設;整合零散養殖資源,扶持2家牛羊肉產業合作社和1家家庭養殖農場,定向采購累計75萬余元。動員校內外力量開展消費幫扶,通過后勤采購、工會購買等方式,5年來累計消費幫扶887萬余元。連續兩年舉辦東鄉縣農特產品專場展銷,銷售額累計21.4萬元。發揮學校信息化技術優勢,打造了“東饗臻選”網上商城,進一步豐富了幫扶地區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東饗臻選” 網上商城 農特產品展銷會
發揮高校優勢,強化教育幫扶,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人才和智力資源優勢,對9所幫扶村中小學開展教育幫扶,通過捐資助學、師資培訓、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等形式,助力幫扶地區基礎教育和人才振興。
頒發獎學金
賦能學子成才。落實民族預科班和民族地區專項招生計劃,每年單獨招收近100名民族學生,增加了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設立幫扶專項獎學金,表彰幫扶學校刻苦爭先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幫扶村高考錄取學生,5年來已累計發放獎學金188.89萬元,受益學生3836人次,幫扶村共有58人被本科錄取,39人被專科錄取。為幫扶學校捐贈電腦、打印機、課桌椅、圖書、校服等物資200余萬元,有力支持鄉村教育事業。組建“紅柳青年博士宣講團”,設計出17個引人入勝、啟迪思維的主題講座,內容涵蓋求學經歷、學習方法、科普知識,共計開課120余班次,覆蓋學生2200余人。組織幫扶學校師生來校開展“體驗大學校園”研學,幫助農村學子開闊視野,早樹大學理想,5年來已累計接待700余人。
“紅柳青年博士宣講團”為中小學生授課
開展“體驗大學校園”研學活動
賦能師資建設。實施幫扶學校師資能力提升工程,對幫扶的果園中學等農村學校,開展師資培訓、送課下鄉、示范課展示、教師結對等,5年來累計培訓農村教師200余人次,促進了幫扶學校教學質量提升。
教研培訓
賦能立德樹人。在幫扶村和幫扶學校設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組織我校學子開展支農支教活動,引導青年學子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課堂,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農村的大課堂里“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5年來,全校共有30余支“三下鄉”團隊500余名師生來到東鄉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切實推動了幫扶與育人有效融合。
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年志愿幫扶活動
賦能民族團結。學校堅持民族團結進步的根本遵循,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聯誼交流、“攜手共畫同心圓 結對奮進新時代”大學生黨員與幫扶村小學生結對、“點亮心燈”關愛少數民族留守兒童行動、東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等品牌幫扶活動,為推動民族團結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增強各族師生“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認識,讓民族團結的“石榴籽”越抱越緊。
開展民族團結系列幫扶活動
堅持全員參與,強化黨建帶動,開創幫扶工作全新局面
構建全員參與的幫扶模式,各學院部門形成幫扶共同體,5年來,超過20個二級單位到東鄉開展幫扶和結對,257名黨員干部接續開展結對幫扶特殊困難群眾活動,產生了“1+1>2”聚合集成效應,顯著提高了學校定點幫扶的整體效力。比如:電信學院建立“蘭州理工大學馬陰村風力光伏發電示范點”,勘察設計院協助東鄉縣編制了《脫貧攻堅行動計劃》《鄉村振興與規劃建設草案》,土木學院為6個幫扶村繪制了遙感坐標影像圖和3D全景圖,經管學院MBA“企業社會責任東鄉行”愛心助學,文學院推廣通用語言文字行動,法學院普法宣講和法律直通車服務,校醫院送醫下鄉,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走基層等,充分利用各部門自身優勢為幫扶地區全面振興集智聚力。
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活動
學校不斷完善“黨建+”功能,出資15萬元用于打造村黨員活動陣地。遴選7個優秀黨支部與6個幫扶村和果園中學黨支部開展黨建結對,通過“黨建聯建”夯實組織振興基礎。投入10余萬元,對3個幫扶村村委會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李坪村村民文化廣場,李坪村成功邁入“和美鄉村”省級示范村建設行列。
示范引領
提升履職能力,強化隊伍建設,提供鄉村振興堅實保障
學校把駐村工作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選優配強6個村18名駐村干部,確保幫扶工作壓茬交接,接續奮戰。5年來,共有56名優秀干部奮戰在駐村第一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定期入戶摸排農戶基本情況,精準制定“三類戶”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召開村民知情大會,靈活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強化村務監督、完善村規民約,加強依法治村宣傳,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不斷推進農村治理現代化。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打造科技“興趣班”、建立村委“小課堂”、開展“禁毒”“反校園霸凌”宣傳、設立農戶二維碼電子門牌、組織“村BA”等,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支持。
開展特色幫扶活動
加強駐村干部管理培訓,組織赴省級示范村觀摩學習,每季度召開駐村幫扶工作推進會,選派優秀駐村干部參加州縣鄉村振興“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著力培養懂業務、會幫扶、作風硬的駐村干部隊伍。駐村干部中3人獲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1人獲甘肅共青團脫貧攻堅“青年榜樣”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蘭州理工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將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繼續扛起服務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高質量做好定點幫扶工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