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重走范長江之路”大學生實踐活動采訪團參觀了位于蘭州新區的現代農業雙創基地。大家來到一排排、一座座整齊的現代化溫棚里,藥材大黃苗、黃瓜、草莓、香菇、平菇,應有盡有,鮮嫩欲滴,真是大開眼界。特別是一排排平菇好像展架上的藝術品。

棚內平茹如展架上的藝術品 楊韶紅攝
在一排排有序矗立的可移動溫室大棚前,基地工程部副部長湯耀宗介紹道:“雙創基地的可移動溫室大棚有兩個很突出的優勢。首先,可拆卸的大棚可以在閑置后進行拆卸這樣就能夠達到節省土地資源的效果。其次,大棚采用羽絨被進行包裹,即使在秋冬季節也能夠在大棚里營造四季如春是溫室環境。”

可移動溫室大棚 郝濤濤攝
大黃棚里,溫暖的室溫專為大黃種苗營造的良好生長環境。頂棚安裝有序的物聯網自動控制的噴灌裝置能夠智能化監測種苗生長期間的給水量,并進行智能化精準澆灌藥材種苗。據悉,雙創基地建設隴藥綠色設施無土產業化體系,培育了三十多種中藥材,其中以當歸、黃芪、黨參,甘草、大黃最為著名。

物聯網自動控制的噴灌裝置 杜小明攝
采訪團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來到了平菇種植大棚,一簇簇、一團團的平茹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精神飽滿,挺拔奔放,一派碩果累累的景象,木架上一排排孕育平菇的菌棒好似展架一般托著滿棚精雕細刻的藝術品要呈現給我們挑選,有同學忍不住摘了一朵捧在手里,準備帶回去細細品味。

采訪團同學與講解員進一步討論基地詳情 杜小明攝
“每一根菌棒不僅是孕育平菇的溫床,更是孕育著商機與現代農業公園的生機”。蘭州新區秦東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安澤文介紹道:“目前已經投產大棚80座,準備投產菌類大棚600座,主打香菇,平菇兩個品種,未來我們計劃引入茶樹菇,杏鮑菇等。目前我們這里已是省內最大的菌類生產基地了。”
果然,如此好的設施應是大基地的派頭,據介紹,這里出產的茹類質量遠遠好于一般設施生產的菌類產品。再看我們采下的這一朵,彈性質地真是不錯!
來源:http://www.takungpao.com/special/239159/2020/1126/525459.html